祝贺!交通运输行业再添这些院士!

   日期:2023-11-24     来源:综合整理自科技日报    浏览:234    评论:0    
核心提示:中国科学院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显示,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等规定,2023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5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4.7岁,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65岁,60岁(含)以下的占90%。女性科学家有5人当选。院士队伍的学科分布和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本次增选后,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共873人。

中国科学院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显示,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等规定,2023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5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4.7岁,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65岁,60岁(含)以下的占90%。女性科学家有5人当选。院士队伍的学科分布和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本次增选后,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共873人。

2023年共选举产生中国工程院院士74人,院士队伍的学科分布和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8.2岁,最小年龄48岁,最大年龄76岁,60岁(含)以下的占81.1%。本次增选后,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共978人。

此次增选结果中,有哪些是交通领域的院士呢?一起来看看~

2023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科学技术部—桥梁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李惠教授


QQ截图20231124084912.png

李惠,女,1966年11月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负责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长期从事桥梁安全监测研究,提出桥梁力学物理规律与大数据机器学习融合的学术思想,创建桥梁安全诊断物理机器学习理论。曾任国际结构控制与监测学会(IASCM)理事长,现任亚太智能结构技术研究中心网络(ANCRiSST)理事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结构健康监测》(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等国际期刊副主编或编委,结构控制与监测世界大会(WCSCM)等多个国际会议大会主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George W. Housner奖章、Robert H. Scanlan奖章,2015年国际结构健康监测年度人物奖等。在《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

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西南交通大学何川教授

QQ截图20231124084942.png

何川,1964年6月出生,工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土木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公路学会专家委员会隧道组长,川藏铁路、滇中引水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专家组成员。

长期致力于大型复杂隧道工程的结构分析与安全控制研究,主持承担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及重大工程建设科研项目/课题70多项,在解决特殊地质、高水压、强震及高海拔等复杂条件下,隧道工程结构分析与安全控制的系列理论与技术难题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在越江跨海隧道、复杂城市地铁、艰险山区隧道的结构安全控制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出版专著7部,在本领域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EI收录论文300余篇,论文SCI他引1500余次、CNKI他引超过16000次。获授权发明专利57项,主编国家铁路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各1部。主持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两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主持获省部级及国家一级学会科技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成就奖、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四川杰出人才奖、天府杰出科学家等荣誉。

深圳大学李清泉教授

QQ截图20231124085004.png

李清泉教授,男,汉族,1965年生,现任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毕业,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973首席科学家,“十一五”科技部863计划现代交通领域专家组成员,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第三批“广东特支计划”杰出人才。长期从事动态精密工程测量创新理论和自主装备研究,该领域是测绘、土木、信息等学科融合的国际学术前沿。针对变形测量面临的“测快、测全、测准”挑战,构建动态精密工程测量理论方法,在瞬时变形、表观变形和内部变形测量技术上取得开创性突破,发明研制公路、铁路、地铁、市政、水利等行业自主测量装备,研究成果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公路、铁路、地铁、水利等行业规模化应用,实现装备自主可控、国产替代和出口海外,引领学科创新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跨越,确立动态精密工程测量的国际领先地位。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服务青藏铁路、冬奥会速滑馆、深中通道等国家重大工程。

李清泉现任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城市信息学会副主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Urban Informatics期刊亚太地区主编。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省部级/一级学会一等奖多项和国际移动测量杰出贡献奖等。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0项,主编参编标准规范7部,出版本领域首部中英文专著《动态精密工程测量》等著作7部,发表SCI论文260余篇,谷歌引用超两万次,H指数76,入选斯坦福大学“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重庆大学刘汉龙教授

QQ截图20231124085032.png

刘汉龙教授出生于1964年3月,现任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任《Biogeotechnics》《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主编。

刘汉龙长期致力于软弱地基加固与桩基工程、环境岩土力学与防灾减灾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发表SCI等高水平论文326篇,ESI高被引论文12篇,H指数59,2019年以来连续4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23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获国家发明专利132件,软件著作权7件。出版中、英文专著5部,主编国家和行业等标准7部。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光华工程科技奖、茅以升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国际岩土进展协会德赛大奖和重庆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更多>同类头条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头条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