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出行服务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的新特点,亟须通过对服务区硬件基础设施、服务能力进行提质升级予以满足。高速公路服务区不但成为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节点,也是展示地方文化特色、推动路衍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随着数字交通成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数字中国的重要领域,高速公路服务区智慧化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守初心
坚定服务区提升步伐
蜕变源于新征程的号召 要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首先要实现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江西,古有“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的地理优势。如今,在交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江西牢记“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嘱托,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国家战略,坚定将交通强省摆在重要的位置,高位推动服务区提质升级改造,2020年江西省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服务区提质升级专项部署会,从战略的高度抓好顶层设计、建设规划。2021年更是将服务区品质提升写入了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加速了服务区全面焕新的步伐。
蜕变源于新期盼的回应 交通是关乎民生的大事,满足公众的美好出行需要,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愿景,是每一代交通人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江西省开展的服务区三年提质升级行动始终秉承“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宗旨,重点突出服务区的公益属性,集中改善司乘“停车难、充电难、加油难”的出行需求,率先推进停车位、充电桩建设扩容,“厕所革命”“司机之家”建设等,迅速实现了“人便其行”的期待。伴随公众需求和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江西省推进服务区高质量与创新多元发展,不断挖掘消费新场景、新体验,持续加强服务区的综合服务能力,向着“人享其行”的新阶段迈进。
蜕变源于新发展的实践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速公路的行业发展由高速建设逐步转向高质量建设。这一转变不仅体现在道路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上,还体现在对行业结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全面优化上。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配套,不仅是维护交通安全的重要保障、服务公众的重要载体,更是发展路衍经济带动地方经济腾飞的关键引擎、展示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服务区与文化、旅游、商业等多方面融合,积极支持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引进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传播展示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落地建设,融入科技元素,打造智慧化服务区,探索更加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守匠心
展现服务区独有特色
近年来,江西省按照交通强省的规划部署,统筹服务区的发展与安全,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巨大压力,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创一流”的步骤,沿着“融入人民期盼、融入江西元素、融入地方发展”的发展思路,在江西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开启服务区建设发展的大会战、大攻坚。江西省匠心打造了一批有文化、有特色的多元化服务区,为过往司乘提供了更加丰富、优质的服务体验。
深耕文化特色打造独特名片
江西省在服务区设计、建设、改造过程中,始终坚持 “一区一主题、一区一特色”的原则,充分结合区位资源和地方文化,注重利用原生态的自然要素,打造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从景德镇服务区的瓷文化展示,到鄱阳服务区的鄱湖文化体现,再到龙虎山服务区的道教文化融入,每一个服务区都成为展示江西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而对于城市周边服务区,地域特色不突出,规划建设紧密抓住 “快节奏”的城市文化,强化功能属性,比如南昌北服务区打造“城市候机楼”,南康北开放式服务区、赣州西“物流仓”服务区的建设思路都体现了拓展城市功能,便捷公众出行的特色。
江西省还因地制宜地在服务区引入江西小炒、煌上煌酱鸭、拌粉、瓦罐汤等特色产品,把服务区打造为传播赣菜文化的新阵地,让司乘“不下高速尽享江西美味”,感受江西赣文化的独特魅力。
深化交旅融合促进地方发展
紧密结合周边旅游资源,江西推进服务区与景区的深度合作,推动交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庐山服务区和庐山西服务区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庐山服务区以庐山自然形态为设计灵感,引入5G实时信号传输展示庐山风景,将服务区功能与“庐山悠文化”商业情境、生活体验相融合,为司乘提供了全新的服务体验。庐山西服务区则与景区互联,以当地特有的桃花水母为创作IP形象,重点打造亲子休闲的“慢时光”;引进咖啡、书吧,利用地理优势设置亲子儿童乐园,户外烧烤露营等多功能区域,建设完善的酒店、民宿等配套设施,为司乘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旅游产品供给,将服务区建成“景区歇脚地”,有效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紧跟市场需求推进业态创新
江西省在拓展“服务区+”的道路上,紧密契合公众对高品质服务的消费需求,不断推进服务区的业态创新,先后探索出了“服务区+文体”“服务区+研学”等发展新模式。雷公坳服务区作为全国首个文化体育主题服务区,利用城市周边闲置的服务区资源,深度契合公众体育健身消费需求,创造性地开发了文化休闲和体育健身两大功能,引进了卡丁车、马术、棒球、网球等多项文体项目,成为市民周末放松休闲的热门打卡地;利用江西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建设“红兴谷”研学研修旅行综合体,通过选择国防军事教育这一“重要却小众”的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在火热的研学市场开辟了一片天地,也为服务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示范。
守恒心
探索服务区发展路径
服务区的提质升级,不仅是一场硬件设施的革新,更是要久久为功,在“软实力”上深度锤炼、反复打磨,“软实力”体现在服务品质上,更体现在经营水平中。一直以来,服务区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都是限制发展的管理难点。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江西省在经营思路、体制机制方面,解放思想、扬长补短,走出一条“智慧化管理、专业化经营、品牌化服务”的发展路径,有效推进了服务区降本增效,也大幅提升了公众对服务区的满意度与出行的便捷性。
技术手段辅助智慧化管理 江西省坚持数智赋能,以运营服务和管理智能化为核心,建设数据中台,实施江西全省服务区联网运营管理,自主研发并上线了“行吧”应用程序,巧妙地将高速公路与服务区资源融为一体,实现了会员体系构建、线上收银、电子商务,以及在线评价等多重功能。
与此同时,基于该应用系统,江西省还构建了涵盖服务区车流、客流、消费、商户、设施及评价等多维度的数据汇集、处理、分析、共享及展示平台,形成了数据互联互通、动态分析、综合展示的智能化数据生态系统,逐步推进“路上”“车上”“手上”数据融合应用,有力推动了高速公路路域经济生态圈的构建与发展;大力拓展服务区智慧化应用场景,推广智慧停车、智慧厕位,试点无人超市、机器人餐厅,为司乘提供便利且优质的服务体验。同时,江西省完善了服务区视频监控系统,试点使用“危险化学品车辆实时智能闭环管理系统”,实现加油站、危险品运输车、长途客车停车区等重点区域监控全覆盖,及时掌握、发布服务区饱和度信息,提高服务区运营管理的科学性与精准性。
资源整合促成专业化经营
一方面,江西省秉承“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放眼外部市场,积极促成服务区与专业经营公司的合作。今年,江西省就促成了服务区与国内知名物流公司顺丰的合作,利用服务区场区设置寄件柜、建设物流中转场,实现货物不下高速便能快速集散,将服务区点多的劣势变成物流服务上的优势,加速推进交通物流降成本、增效率、提质量。同时,有序开展了服务区警务室、交通运输执法服务室建设,借助执法部门的力量,改善服务区营商环境。
另一方面,江西省将服务区主要经营业态进行模块划分,成立相应的子公司开展专业化经营,通过整合零售业务,迅速推进“同城同价”在自营便利店落地,给司乘带来实惠;成立生态环保公司,迅速推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在服务区的应用,实现了污水的达标排放,为地方的水质净化与生态保护贡献了力量。同时,江西省还建立专业团队在服务区投入建设充电桩,不到两年时间就实现了在营服务区充电桩全覆盖,率先建成了全国首个第四代蔚来换电站,全省首个液冷超充充电站。用最小的成本投入,丰富了服务区的经营业态,完善了功能设施,也让司乘共享发展的成果。 规范标准建立品牌化服务 江西省坚持“驿站如家”的核心理念,不断完善服务区的公益服务体系,提升公益性服务设施水平,明确服务标准与内容,成功打造了“驿路真情”这一服务品牌。如今,15 项公益性设施设备已实现标准化配置,31对复合及中心服务区全部配备了AED急救设施,服务区急救药箱、直饮水机、无障碍设施等一应俱全并实现全覆盖,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油品盗损先行垫付机制,汽修16项免费服务等便民惠民举措深入人心。龙虎山等15对服务区“司机之家”的建成,泰和东、龙虎山等服务区共享厨房的试点推出,公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显著提升。引入了标准化体系管理思维,从源头上提升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了8个品质提升示范服务区样板,自主开发了服务区“精益六常管理”课程,导入管理与服务的标准化体系,制定了公益性物业人员、物业设施设备、服务质量投诉等系列管理办法,切实保障了基本功能服务的有效提供,也为司乘提供了便捷的监督评价渠道。
初心、匠心、恒心,每一步都是“驿站如家”的坚守,每一步都是为美好出行的奋斗。驿站提质升级新画卷已经绘就,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才刚刚开头。未来,江西省将以提升公众出行服务质量为主线,以“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为目标,以服务场景化、精细化、智能化为重点,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服务优质、智慧绿色”的高速公路服务体系,努力把服务区打造成为服务公众美好出行的新驿站、展示江西特色文化的新窗口、承载高速路域经济发展的新走廊、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新平台,续写红土地上品质驿站的精彩华章。